第六,企业开始处理一些原来避谈的商业闭环。
焦虑之中,创业似乎是殷实触手可及,可以用来证明自身价值的唯一稻草。”杨宁说,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:“我们当时还是以大学生做课题的心态在创业,还是太没经验了,连融资这回事都不知道,完全不在路上。
他承认创业这件事情会上瘾,源头来自对证明自我价值的迫切渴望。 带着这个理念,不甘心的杨宁还想再参与一次创业,便来到了现在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,根据前几次创业的经验,提前考察好合伙人、资金和团队的杨宁觉得这次应该来对了地方。 30岁离开新浪后创业5年的张扬,在自己合伙的游戏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后,决定不再创业。
所以对有些人来说,创业就像一场赌博。果断的人及时抓住机会找到资金充足的靠山,卖掉公司全身而退,比如两家公司都被成功收购的金志雄。
物质上比较随意的殷实天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。
太初创的创业团队几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,即使考虑去创业公司,也会倾向于去A轮以上的规模,而资金充足是他们考察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去的重要标准。也就是说,我们公司定位由一个电商转型成为一家平台商。
但是创业者在执行过程中,如果不能把梦想拆解成一步一步可执行的目标,“梦想”很有可能就变成了“妄想”。我们的注册企业客户数量在1年多之后上涨大约20倍,月均交易流水大约上涨了几十倍,甚至还提振了资本市场对我们的信心,我们在谈投资人的时候故事可以讲得更好听了。
但实际上,这些看起来光鲜的靓丽的数据面子下面,其实还掩藏着不堪入目的里子:注册客户上涨了20倍,但这里面充斥了大量的僵尸客户,真正活跃的企业客户估计10%都不到;交易流量数据的确上涨了几十倍,但是里面的水分……这我也就不细说了。反观我们的产品,在服务商端,他们的确有强烈的转型升级的需求,但是,在企业端,这个方面的管理需求却并不强烈,特别是我们面向的中小企业,对于这样的产品,基本都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,或者说它并不是企业的刚需……也就是说,我们搭建的平台在需求端从一开始就瘸腿失衡了,而且缺的是最关键的需求端的那条腿。
当前
1、快速普及的移动互联网 印度社会跨越了PC时代,正在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社会: 就像信用卡从未在中国完全普及过一样,PC电脑和基于PC的互联网在印度也是没有飞入过寻常百姓家的稀奇货。二是成功鸡汤式学习,常见于各种成功学课程,并且被众多企业家追捧。 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:互联网让聪明人更聪明,让傻瓜更傻瓜。 殊不知,越是干货越是关系重大,它们不是人生哲理就是职场秘籍,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干货带进深深大沟里面。 欢迎各路板砖砸过来! 说实话,学习是件很难的事情。同时,写的含义还有一个就是实践,在自己的人生中写,学而时习之,知识本来就是前人解决问题的经验传承,不去实践中解决问题,学它何用?古人都说了,读万卷书,后面一定要跟着行万里路。这至少可以带来三个好处: 创造可教的观点的过程,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,让他们从日常运作中抽身而出,进行反省,更好地理